▲红心猕猴桃图片
(猕猴桃花粉)
▲猕猴桃授粉
▲猕猴桃苗
▲redkiwifruit猕猴桃▲
碧水为路,青山作营。生态是湘西最大的优势,而经济欠发达又是湘西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特色,是湘西近年来做的一篇大文章。
“你看咱们村里这一排排新修建的房子,大多都是靠种猕猴桃赚钱修的。”汽车行驶在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村地段,合作社猕猴桃种植示范大户丁青青对车窗外不时呈现贴着白色瓷砖的成片农家新居颇有些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植猕猴桃,亲历了湘西猕猴桃产业由起步到兴盛的全过程。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吉首大学教授们的心血,以及科技创新产业化的发展模式,科学研究贯穿了猕猴桃良种选育与栽培、贮藏与保鲜、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一直到医药保健品开发整个系统的产业链,传统农产品的提质增效,靠的是科技创新。我现在开发猕猴桃近30亩,每年培育的猕猴桃种苗达20多万株,年收入就有十多万元。”
“吉首大学要解决的是‘当地老百姓的脱贫致富’问题。”吉首大学校党委书记游俊说。吉首大学科研人员从数十种野生猕猴桃中选优嫁接,成功培育出了美味可口的中华猕猴桃“米良一号”。随后,又开发出猕猴桃果汁、果酱、果脯、果酒以及“果王素”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以猕猴桃系列产品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公司,已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年产值近亿元,现在湘西自治州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带领20万湘西农民走出了贫困。
吉首大学校长李民介绍说,湘西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比如,带着明显大陆性特征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使湘西成为猕猴桃的优良生存地;山地地形以及高密度的森林覆盖率,使这里成为各种猕猴桃的成长地。吉首大学围绕湘西的生态特色,最先做的就是将这些自然资源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利用科技创新的手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理念,为州委、州政府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研支撑。据统计,科技创新对湘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40%提高至2009年的51%。
记者了解到,被誉为“水果之王”的猕猴桃在湘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但长期以来丰富的生态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湘西州270万人口中,虽然人均耕地只有0.5亩,但生态资源丰富,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达62.3%。湘西州十分看重区域内的生态优势,州里把“生态富民”放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措施。
记者在湘西采访中,无论是在企业还是高校,大家谈得最多的是“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吉首大学面向湘西生态经济主战场,不断提升学校的科研竞争力,构建科技服务新模式,围绕猕猴桃良种选育与栽培、贮藏与保鲜、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医药保健品开发4大领域12个方向100个课题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大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此期间,吉首大学科研人员跑遍了湘西周边的深山老林,在农村集市上发动农民寻找个头大的优株,终于在凤凰县米良乡从野生猕猴桃中筛选出了“米良一号”、“米良四号”、“米良五号”等十几个优株。历经5年的精心培育,试种试验研究,“米良一号”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猕猴桃优良品种的先进水平,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扶贫开发项目,在全国推广栽种,仅湖南湘西地区种植面积就达20万余亩,帮助湘西近20万农民摆脱贫困。科研人员又在“米良一号”猕猴桃的基础上培育出富硒猕猴桃。优质猕猴桃品种的开发,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福音。以永顺县松柏乡陈家村为例,过去村民除了稻谷没有别的经济来源,种植了1500余亩猕猴桃后,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年收入就超过3000元,成为湘西州小康示范村之一。
近年来,湘西出产的红心猕猴桃,果形美、肉质松、味美香甜可口。2013年,合作社产出的红心猕猴桃在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上荣获“金奖”;2014年,猕猴桃农民专业合作社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列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项目建设单位。如今,红心猕猴桃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摇钱树”。
评论